研究人员发现,一些雄性蓝线蝴蝶 章鱼进化出了一种新的防御机制,以避免在繁殖期间被饥饿的雌性吃掉。在交配开始时,雄性蓝环章鱼会进行高精度的咬合,将一剂麻痹性河豚毒素 (TTX) 注入雌性配偶头部后方的主动脉。这使雌性无法动弹,因此 雄性能够成功交配,而且还能避免被伴侣吃掉。
蓝线的 章鱼 带纹竹芋 原产于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。它们是体长约六英寸的小型头足类动物。它们利用后唾液腺 (PSG) 中的神经毒素河豚毒素 (TTX) 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伤害,并让大型猎物无法动弹。它们手臂上的彩虹色蓝环警告正在接近的捕食者,而含有 TTX 的唾液则在猎物被咬时使其无法动弹。
带纹竹芋 蓝线章鱼表现出性别二态性。产卵的雌性体型较大,约为雄性的两倍。雌性产卵后,它们会花大约六周的时间进行母性照料,孵卵但不进食。由于食欲增加,雌性在交配后经常会吃掉雄性伴侣。因此,雄性蓝线章鱼容易受到性同类相食的伤害,这是头足类动物中常见的现象。
研究人员发现,一些雄性蓝环章鱼已经进化出一种新的防御机制,以避免在繁殖期间被饥饿的雌性吃掉。在交配开始时,雄性蓝环章鱼会进行高精度咬合,将一剂麻痹性河豚毒素 (TTX) 注入雌性配偶头部后方的主动脉。这使雌性无法动弹,以便雄性成功交配并避免被配偶吃掉。
有趣的是,研究人员还发现,雄鱼产生河豚毒素(TTX)的后唾液腺(PSG)比雌鱼大得多。这种差异可能与雄性的生殖防御机制有关。
这是蓝线章鱼两性共同进化的经典例子,雄性蓝线章鱼体内的麻痹河豚毒素 (TTX) 可以抵消同类相食大型雌性蓝线章鱼的伤害。
***
参考文献:
- Chung, Wen-Sung 等人。蓝线章鱼 Hapalochlaena fasciata 雄性会给雌性注入毒液以促进交配。《当代生物学》,第 35 卷,第 5 期,R169 – R170。10 年 2025 月 XNUMX 日发布。DOI: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ub.2025.01.027
***